12月末,各省各部門“成績單”陸續公開。社科院研究報告稱,旨在張揚成績的部門和政府仍為大多數,揭短的做法是少數。在“表揚與自我表揚”的總結材料中,還有單位給自己打90多分。報告稱,仍有不少單位將信息公開理解為宣傳功能,以媒體、微博發佈次數作為成績。(1月12日人民網)
  政府信息公開帶有選擇性、“報喜不報憂”積弊已久,民眾早已見怪不怪。很多地方,政府信息公開都呈現“三為主”。首先是表揚與自我表揚為主,即便出現難得一見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也總是浮光掠影隔靴搔癢永遠打不到痛處。
  其次是以總結本地成績和挖掘上級關懷為主。總結成績自然是方方面面、到邊到角都不能遺漏,而且要說全、說深、說透;似乎本單位工作有沒有取得成績以及取得成績大小,本單位幹部職工心中並沒有譜,一切要靠上級領導蒞臨視察參觀以及認可評價來決定,即便上級領導未來視察或給予明確評價,單位負責人也要挖空心思從上級領導的日常談話或者工作報告中搜尋上級對本單位工作肯定的隻言片語,並奉為“聖旨”。哪怕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些單位成績信心來源依然是“領導肯定”,而不是群眾認可。
  再次是以單位主要領導活動軌跡為主。本單位牆報專欄以及各大媒體上,對一個單位主要領導的報道文字極盡筆墨、圖片醒目特寫,其他副手報道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都“惜墨如金”抑或“惜版如金”,給人印象是,這個單位的工作都由主要領導一個人在做,其他人簡直可有可無。
  政府信息公開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為官一任、政績一方”的現實,更折射許多人的政績觀以及價值觀所系。在不少人眼中,“宣傳出政績”,信息公開其實就是宣傳的一種手段或說載體。為了出政績,有些官員不惜花錢“買政績”,斥資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連篇累牘地宣傳本單位日常工作,絞盡腦汁地挖掘“亮點”、“創意點”。假如出現問題醜聞,則會拼命捂著蓋著,害怕“家醜外揚”,一旦問題遭曝光,又會想方設法撤稿、刪帖甚至花錢消災,總之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惡夢”快點過去、輿論儘快平息……值得註意的是,有些上級領導也不願意下級單位或部門自我揭短,不希望下麵“添亂子”,否則上級也會覺得自己臉上無光,這或許源於害怕被別人指責領導無方。在這種官場生態下,“報喜也報憂”可能一損俱損,“報喜不報憂”可謂皆大歡喜。
  對於政府信息公開之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群眾的評價與意見很難反映上去,更不會被公開出來,所以政府信息公開往往淪為官方自娛自樂,而無關民生痛癢,年年都在“唱著古老的歌謠”。要使政府信息公開不怕揭短、不避“家醜”,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民眾話語權在政績評價體系中的分量不斷加重。
  文/塗啟智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政府信息公開何時不再自娛自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11cddwp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